(3)固定篦床特别是一室冷却风短路严重,二次风温偏低且波动大,在950~1 100 ℃之间不易控制。
(4)窑内还原气氛较严重,产量低,约3 750 t/d。
2 原因分析
(1)从表2可以看出,篦冷机冷却风机效率非常低,其主要原因是风机制造质量差,风机选型不当,不在设计工作点。这也与二次风温偏低,刻意压厚料层操作有关系。
(2)从表3可以看出,篦冷机一、二风室风压偏低,对熟料急冷有很大影响,一室压力偏低主要是篦板间隙问题与设计问题。冷却机内AQC炉取风过于靠前,也导致前四室的风量偏少。
(3)由图1可以看出,风机的最佳做功点偏离曲线较多。急冷效果不好,主要是高温段冷却风量不足,特别是二、三、四室配风偏小,篦床单位面积鼓风密度偏低;同时大量的冷却风短路,进一步加剧供风不足。
(4)固定篦床角度15°偏大,同时固定篦床和活动篦床高差偏大,固定篦床物料流速过快,料层厚度难以控制。
(5)为增加固定篦床料层厚度,提高二次风温,料层厚度控制过高(1 000 mm),熟料急冷效果变差,红河现象严重。
3 篦冷机改造方案
3.1 高温段风机改造
更换高温段二、三、四室冷却风机,压头不变增加风机流量,合计增加风量13 000 m3/h(见表4),增强熟料的冷却。
3.2 高温段固定篦床改造
(1)由于回转窑伸入窑头罩过多,根据出窑熟料的下料点位置,使用高800 mm的浇注料,对第一排固定篦板进行封堵,防止冷风短路。
(2)为了预防堆雪人,加装推雪人装置,同时把被浇注料封堵的两侧空气炮移到篦冷机中间。
(3)固定篦床由原来的矩形改成马蹄形(见图2),解决前三室两侧的冷却风短路和物料离析问题,改善熟料的急冷效果。
图2 篦冷机改造示意
马蹄形上端开口开度为2 000 mm,下端开口3 600 mm,保证右边细料侧墙的角度>55°,避免积料。
(4)固定篦床与活动篦床结合处采用耐热钢板进行封堵,间隙要求控制在(3±1)mm。
(5)在固定篦板末端,加焊耐热钢板,降低物料流速,稳定料层厚度。
(6)未更换的风机,对叶轮与进风口蜗壳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由10 mm调整为3 mm,减少风机内漏风,提高风机效率。
4 改造效果
(1)改造前后熟料理化性能对比见表5,改造后熟料率值变化不大,熟料的易烧性变化不大。
(2)固定篦床料层厚度控制在800 mm,加强了急冷,二次风温由(1 000±50)℃提高到(1 120±50)℃。
(3)窑产量由3 750 t/d 提高到3 900 t/d,熟料28 d抗压强度提高了3.8 MPa,熟料f-CaO合格率由80%提高至95%。
(4)出篦冷机熟料温度从180 ℃降低到120 ℃。
(5)窑内热工制度改善,基本消除了还原气氛,黄块、黄心料减少,熟料外观质量有明显提高。
(6)一、二室风压由6 792 Pa、7 119 Pa分别提升到11 130 Pa、9 200 Pa,杜绝了冷风短路及红河现象。
因篦冷机设计缺陷,固定篦床角度偏大及和活动篦床落差高度偏大、后三室风机配置压力偏低问题未能根本解决,仍然存在活动篦床后部供风不足、冷却机单机电耗高、AQC炉取风点不合理等问题,这些是下一步技术改造的难点和重点。
作者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