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店村介绍
与恬静悠闲的琉璃渠村不同,三家店村充满了烟火气,村里的道路两旁停满车辆,各种小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我发现这里的理发店还保留着上个世纪的模样,恍惚间以为自己穿越了。
理发店
在安娜理发店旁边,就是一处古宅【78号】,房檐下有精美的雕刻,门板上刻着“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的诗句。
三家店东78号是门头沟区文物保护院落,原来为义源记旧址。在三家店地区,最著名的商户就是殷家,可以说是富甲一方。据说是义源记是殷家老大的买卖,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短暂驻扎过四野的部队。
东街78号占地576平米,建筑面积416平米,坐南朝北,建于清中期,二进四合院,大门砖雕异常精美。门楼左侧戗檐垫花砖雕“松鼠葡萄”,门楣砖挂落面刻“四季如春”,搭脑处为蔓草纹饰,上为连珠混,檐枋面刻“石榴多子”纹饰,上层边框为“工王云”,檐垫板做成护栏状,面镂空雕刻博古纹饰,内容为花卉、宝瓶、宝鼎、笔筒等,均分成三部分,中间用镂空砖雕栏杆柱分开,柱头满雕成莲托架。右侧墀头戗檐垫花砖雕亦为松鼠葡萄,荷叶墩部位包袱角内为牡丹花开两朵。混砖部位刻“荷花茨菇”。
左侧箱型青石质门墩石基座为须弥座,圭角面刻莲花、如意。包袱角内浅浮雕“福在眼前”,箱部线刻外框,内刻“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蒸蒸日上”。内侧包袱角内刻“福到眼前”,箱部线刻外框,内刻瑞兽灵芝。顶部为趴狮。门框外两侧墙柱撞头上部砖刻浅浮雕“花草”纹饰。门楼开双扇板门,上题竖写“忠孝传家久,诗书处世长”,红底双钩行楷,门上黑漆。门前出两个木质六角形门簪。门楼内长条青石甬道哦,方砖海墁。五架梁,象眼部位彩绘砂红底青黑叠晕水波纹饰。随梁枋彩绘“工王云”边框,内为三排“菱形”点缀图案。
目前78号院儿外观保留完好,特别是大门,即便在北京城里,这样精美地如意门也不多见。但院内除了保持二进结构外,可以说整体样貌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有建筑基本都被后建的房屋挡住,好在老房没有被破坏,格局没有改动。------引自我的北京记忆(南城老李1979)
三家店东78号是门头沟区文物保护院落,原来为义源记旧址。在三家店地区,最著名的商户就是殷家,可以说是富甲一方。据说是义源记是殷家老大的买卖,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短暂驻扎过四野的部队。
东街78号占地576平米,建筑面积416平米,坐南朝北,建于清中期,二进四合院,大门砖雕异常精美。门楼左侧戗檐垫花砖雕“松鼠葡萄”,门楣砖挂落面刻“四季如春”,搭脑处为蔓草纹饰,上为连珠混,檐枋面刻“石榴多子”纹饰,上层边框为“工王云”,檐垫板做成护栏状,面镂空雕刻博古纹饰,内容为花卉、宝瓶、宝鼎、笔筒等,均分成三部分,中间用镂空砖雕栏杆柱分开,柱头满雕成莲托架。右侧墀头戗檐垫花砖雕亦为松鼠葡萄,荷叶墩部位包袱角内为牡丹花开两朵。混砖部位刻“荷花茨菇”。
左侧箱型青石质门墩石基座为须弥座,圭角面刻莲花、如意。包袱角内浅浮雕“福在眼前”,箱部线刻外框,内刻“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蒸蒸日上”。内侧包袱角内刻“福到眼前”,箱部线刻外框,内刻瑞兽灵芝。顶部为趴狮。门框外两侧墙柱撞头上部砖刻浅浮雕“花草”纹饰。门楼开双扇板门,上题竖写“忠孝传家久,诗书处世长”,红底双钩行楷,门上黑漆。门前出两个木质六角形门簪。门楼内长条青石甬道哦,方砖海墁。五架梁,象眼部位彩绘砂红底青黑叠晕水波纹饰。随梁枋彩绘“工王云”边框,内为三排“菱形”点缀图案。
目前78号院儿外观保留完好,特别是大门,即便在北京城里,这样精美地如意门也不多见。但院内除了保持二进结构外,可以说整体样貌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有建筑基本都被后建的房屋挡住,好在老房没有被破坏,格局没有改动。------引自我的北京记忆(南城老李1979)
78号院门
诗书处世长
忠孝持家远
村中住户较多,密布如网一般的电线和古树树枝占领着屋顶上方的空间。国庆期间,家家户户门前飘起了五星红旗。村里就像一个小社会,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
电线网和古树
村中的道路
村里的小诊所
门板上的吉祥装饰
沿着中街一直走,沿途可以路过很多文物古迹。山西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大殿三间,进深两间,两厢配殿各三间,坐南朝北,为硬山正脊吻兽式古建筑,由清代赵邦庆所建。【三家店小学】就是原来的山西会馆。这所小学也是百年历史,据说著名儿童教育家、讲故事专家孙敬修曾在此任教。
三家店小学气派的校门
校园内
古香古色的校园上空,飞过一群鸽子
在三家店小学对面,就是【白衣观音庵】,始建于唐代,宋、明等代重修。坐东朝西,砖雕门楼。前殿3间为天王殿,有正殿3间,均为琉璃瓦调大脊顶,上施以琉璃吻兽,两厢配殿各有3间。我看村史展览室也在此,不过也许是疫情期间,这些古迹目前都关着,只能外面看看。
白衣观音庵
我发现观音庵旁边有一处青年饮食店,以前应该是小商店之类的吧,也许这里从前是孩子们的天堂,都来这里买好吃的。
青年饮食店
村里很多老房子,虽然没有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看起来也是历史永久。
门墩
老宅子上的鸟笼
长满枯草的房檐
我们又来到一处老宅【59号】,同样也是文物保护单位。这处老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从前是梁姓商人的宅院,现在这个商人的后代和外姓居民共同居住于此。如果是我一直在祖先留下来的古宅里居住生活,一定觉得很神奇也很有意义。
59号院
一大片爬墙虎绿荫墙
走过59号院,就到了下一处【天利煤场】,这也是前面78号院的主人,殷家的产业。大门为四扇板,上面刻着“元亨利贞”。我们之前去过天坛,圜丘坛四面分列着东南西北四天门,东为泰元门、南为昭亨门、西为广利门、北为成贞门。这四个门也是“元亨利贞”,它们命名取义于《易经》。看来殷家同样希望天下万方无处不安定富足,周而复始,永保太平,所以刻上这四个字。
天利煤场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门头沟区惟一的煤厂实物遗存。煤厂为一组清代四合院式建筑,临街有大门4座,将建筑分为4组。东侧院为煤厂院,大门可出入马车,为“大车门”式院门,院内有场院,可囤积煤炭,四周建有房舍。柜房院在煤厂东北部,与煤厂相连,为一处用高墙围护的独立院落。大门为四扇板门,上刻“元亨利贞”4字。院内有东房5间,是天利煤厂的账房。煤厂为殷家祖业。殷家大院是殷家的宅院,为清代建筑。位于煤厂西侧,共有3座大门,为砖砌雕花如意门楼。院内隔为7个院落,有房屋近百间。正房、配房皆用石料砌筑台基,条石台阶,青石基础之上用青砖砌筑墙体,磨砖对缝。屋顶皆为清水脊,两头高翘“蝎子尾”。砖雕以门楼为代表,图案有“福到眼前”、“渔樵耕读”等。
天利煤场创建于清道光年间,是门头沟区惟一的煤厂实物遗存。煤厂为一组清代四合院式建筑,临街有大门4座,将建筑分为4组。东侧院为煤厂院,大门可出入马车,为“大车门”式院门,院内有场院,可囤积煤炭,四周建有房舍。柜房院在煤厂东北部,与煤厂相连,为一处用高墙围护的独立院落。大门为四扇板门,上刻“元亨利贞”4字。院内有东房5间,是天利煤厂的账房。煤厂为殷家祖业。殷家大院是殷家的宅院,为清代建筑。位于煤厂西侧,共有3座大门,为砖砌雕花如意门楼。院内隔为7个院落,有房屋近百间。正房、配房皆用石料砌筑台基,条石台阶,青石基础之上用青砖砌筑墙体,磨砖对缝。屋顶皆为清水脊,两头高翘“蝎子尾”。砖雕以门楼为代表,图案有“福到眼前”、“渔樵耕读”等。
天利煤场
天利煤场
这里还有个【关帝庙铁锚寺】,供奉铁锚之寺庙,现北京仅此一家。可是这里面怎么还会供奉铁锚呢?
供奉铁锚的传说
相传明朝初期,永定河那会叫浑河,由于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与黄河相似,所以也叫小黄河。由于缺少水库和水坝,一到夏天雨水多发季节,洪水混杂着泥沙滚滚而下,泛滥成灾,周边的百姓苦不堪言。
那时候三家店还没有建桥,老百姓过河只能乘船,一天,一个商人想去河对岸做生意,船行至河中间的时候,突然传来救命的声音。商人很好奇,之前根本就没有看到有人乘船,怎么会有人落水呢?他怕遇到水怪,就让划船的用力划,靠岸后匆匆爬上了岸。
可是第二天有人遇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下就引起大家的注意了,谁也不敢再乘船。几个胆大的村民便组团去水里看个究竟。
十几个村民来到河里发出声音的那个地方,刚把锚抛下去,就传来了救命的呼救声,吓得他们目瞪口呆。几个强壮的人用绳子拴住腰,另一头由船上的人拉着,到了水下一看,水中立着根大铁柱,而救命的声音好像就是从铁柱里发出来的。
他们把一根粗绳子绑在铁柱上,和岸边的人一起使劲,终于把铁柱拉上了岸,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重约几百斤的大铁锚。
老人们都非常吃惊,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铁锚,他们认为这是神仙显灵,也许三家店村要发生灾难了,人们奔走相告,诚惶诚恐。
可是一年后却什么也没有发生,反而这年的收成比往年好,于是大家认为这个铁锚是神物,是来保佑大家的。于是人们都来朝拜,还专门请了僧人来看管庙宇,把关帝庙的名字也改成了铁锚寺。
后来这个铁锚由于各种原因下落不明,它的身世之谜也就一直困扰着后人。但是人们没有停止探寻的脚步,有专家从历史文献中了解到,唐朝时期,为了与高句丽作战,唐朝将领韦挺曾将大运粮船开到过浑河,但这个大铁锚是不是当年韦挺运来的就不得而知了。(醉影北京)
供奉铁锚的传说
相传明朝初期,永定河那会叫浑河,由于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与黄河相似,所以也叫小黄河。由于缺少水库和水坝,一到夏天雨水多发季节,洪水混杂着泥沙滚滚而下,泛滥成灾,周边的百姓苦不堪言。
那时候三家店还没有建桥,老百姓过河只能乘船,一天,一个商人想去河对岸做生意,船行至河中间的时候,突然传来救命的声音。商人很好奇,之前根本就没有看到有人乘船,怎么会有人落水呢?他怕遇到水怪,就让划船的用力划,靠岸后匆匆爬上了岸。
可是第二天有人遇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下就引起大家的注意了,谁也不敢再乘船。几个胆大的村民便组团去水里看个究竟。
十几个村民来到河里发出声音的那个地方,刚把锚抛下去,就传来了救命的呼救声,吓得他们目瞪口呆。几个强壮的人用绳子拴住腰,另一头由船上的人拉着,到了水下一看,水中立着根大铁柱,而救命的声音好像就是从铁柱里发出来的。
他们把一根粗绳子绑在铁柱上,和岸边的人一起使劲,终于把铁柱拉上了岸,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重约几百斤的大铁锚。
老人们都非常吃惊,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铁锚,他们认为这是神仙显灵,也许三家店村要发生灾难了,人们奔走相告,诚惶诚恐。
可是一年后却什么也没有发生,反而这年的收成比往年好,于是大家认为这个铁锚是神物,是来保佑大家的。于是人们都来朝拜,还专门请了僧人来看管庙宇,把关帝庙的名字也改成了铁锚寺。
后来这个铁锚由于各种原因下落不明,它的身世之谜也就一直困扰着后人。但是人们没有停止探寻的脚步,有专家从历史文献中了解到,唐朝时期,为了与高句丽作战,唐朝将领韦挺曾将大运粮船开到过浑河,但这个大铁锚是不是当年韦挺运来的就不得而知了。(醉影北京)
关帝庙铁锚寺
村西口的尽头,就是【龙王庙】,这里有永定河畔仅此一尊的河神塑像。
门头沟区三家店村,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从这里冲出百里山峡,奔向一马平川的冲积平原。三家店是京西古道上的重要渡口,也是连接京城和西山的门户。更弥足珍贵的是,这里的龙王庙里保存着永定河畔唯一的一尊河神塑像。对于研究永定河文化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留存至今的三家店龙王庙坐北朝南,背靠青山,西临永定河,庙为三合院,建于明代,初名为龙兴庵。清代四次重修增建,形成今天的建筑格局。龙王庙正殿神龛内供奉着五尊龙王神像,其中一尊便是永定河神像,神像仪态端然,栩栩如生。
这儿供的是五个龙王,其中有四海龙王,还有一个永定河的河神,这是第五个龙王,所以这是比较罕见的。这个河神,他的服饰是明代的,应该是明代的人,是山西太谷人,姓侯,叫侯印。他之所以名气比较大,就是四任皇帝都曾经封他,后边乾隆、康熙干脆就是永定河河神,咱们一般的叫河伯,还有叫河王的,到河神就应该到顶了,是顶级了。
清末诗人爱新觉罗·宝廷的《西山纪游集》中,有着许多记述三家店风光的诗句,
《三家店》
古村荒僻说三家,雨后凭高望眼赊。
万树拥云吞落日,乱山挟水走平沙。
重重岭色连天远,曲曲河流抱店斜。
兴到呼童沽薄酒,诗成沉醉乐无崖。
《三家店即景》
一水带残阳,四山生白云。
倚筇村口立,拂拂酒微醺。
古道闻人语,荒天下鸟群。
徘徊已昏暮,野草发芳芬。
门头沟区三家店村,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从这里冲出百里山峡,奔向一马平川的冲积平原。三家店是京西古道上的重要渡口,也是连接京城和西山的门户。更弥足珍贵的是,这里的龙王庙里保存着永定河畔唯一的一尊河神塑像。对于研究永定河文化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留存至今的三家店龙王庙坐北朝南,背靠青山,西临永定河,庙为三合院,建于明代,初名为龙兴庵。清代四次重修增建,形成今天的建筑格局。龙王庙正殿神龛内供奉着五尊龙王神像,其中一尊便是永定河神像,神像仪态端然,栩栩如生。
这儿供的是五个龙王,其中有四海龙王,还有一个永定河的河神,这是第五个龙王,所以这是比较罕见的。这个河神,他的服饰是明代的,应该是明代的人,是山西太谷人,姓侯,叫侯印。他之所以名气比较大,就是四任皇帝都曾经封他,后边乾隆、康熙干脆就是永定河河神,咱们一般的叫河伯,还有叫河王的,到河神就应该到顶了,是顶级了。
清末诗人爱新觉罗·宝廷的《西山纪游集》中,有着许多记述三家店风光的诗句,
《三家店》
古村荒僻说三家,雨后凭高望眼赊。
万树拥云吞落日,乱山挟水走平沙。
重重岭色连天远,曲曲河流抱店斜。
兴到呼童沽薄酒,诗成沉醉乐无崖。
《三家店即景》
一水带残阳,四山生白云。
倚筇村口立,拂拂酒微醺。
古道闻人语,荒天下鸟群。
徘徊已昏暮,野草发芳芬。
龙王庙
龙王庙
从村西口出来,头顶就是西六环,马路对面是永定河,这里有M27路,M1路公交车。
大家有时间可以来逛逛,如果这些古迹都开放,一定收获更多。
原创作者:OnEar 文章推荐:刘景来 编辑转载:今日头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