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均,按尧帝子丹朱因丹水而名,则商均也当因均水而名。是否可推测,舜帝放逐尧帝子丹朱于丹江之滨后,舜帝之子商均也曾居于均水(鹳河)之滨,或为大禹行舜帝之故事放逐了商均?
而《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是“禅让”: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
《史记·夏本纪》还记载,大禹居河南登封阳城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大禹即天子位,国号夏。《竹书纪年》记载:“帝舜二十九年,帝命子义均封于商,是谓商均。”《史记正义》记载:“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有商均墓村,村有其墓其祠。
笔者认为,商均或真的被封于虞城,但应在大禹统治稳定之后。商均应先被放逐于均水之滨。
因此,淅川大石桥乡境内的商密城遗址亦可考也。其“密”之渊源昨日小文已阐发,则“商”或即指商均乎?
岵山下丹、鹳交汇处/赵续鑫摄
因析而有 析邑。《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写到过 析:
秋,秦、晋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秦人过析、隈,入而系舆人,以围商密,昏而傅焉。宵,坎血加书,伪与子仪、子边盟者。商密人惧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师。秦师囚申公子仪、息公子边以归。楚令尹子玉追秦师,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
有析邑就有 析公。楚庄王时,还有楚国大夫名 析公臣。《国语 ·楚语》之《蔡声子论楚材晋用》篇,写到析公臣因遭谗言而奔晋,为晋国所用:
“昔庄王方弱,申公子仪父为师,王子燮为傅,使师崇、子孔帅师以伐舒。燮及仪父施二帅而分其室。师还至,则以王入庐,庐戢黎杀二子而复王。或谗析公臣于王,王弗是,析公奔晋,晋人用之。实谗败楚,使不规东夏,则析公之为也。”
据《国语》此文下注解,析公臣因遭谗言而奔晋发生在公元前613年。到公元前585年,晋楚在绕角(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交战,析公出奇计夜袭楚军,致使楚军大败。
析邑曾长期为楚国所有,公元前298年还被秦取十五城,《史记·楚世家》记载:
顷襄王元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析邑后为 析县。清咸丰十年《淅川厅志·古迹》卷记载:“析县在今白亭、张陂二保(今淅川县滔河乡一带),春秋楚迁许于析,即此,盖楚邑也,又名白羽。”
(本文参考文献:《国语》《左传》《史记》《水经注》《淅川厅志》等。2020年9月6日,记于郑东三者堂。)
作者简介:河南淅川县盛湾镇分水岭人,著有诗文集数种,曾获杜甫文学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