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御定奇门宝鉴》(清代官方修订版)
历史地位:清代乾隆年间官方编纂的奇门遁甲权威典籍,收录于《四库全书》,由张德记等学者校勘复原明代孤本而成。
内容特色:全书以“转盘奇门”为核心,详细记载阳遁九局、阴遁九局的排盘方法,并附1080局定式图解,是历代奇门典籍中体系最严谨、案例最丰富的著作。书中“烟波钓叟赋详解”部分,结合洛书九宫与节气变化,揭示了奇门遁甲“以时定局、以局测事”的底层逻辑,尤其对“三奇六仪”“八门吉凶”的象数解读,成为后世流派分支的理论源头。现代学者评价其“彻底厘清了飞盘转盘之争,奠定当代理论研究的历史基础”。
三、《金函奇门遁甲秘笈全书》(明代宫廷秘本)
流传背景:收录于《故宫珍本丛刊》,为明代皇室御用奇门典籍,原藏于文渊阁,后经民间复刻得以流传。
学术价值:全书分“理法”“法术”两卷,前者详述奇门与天文历法的结合,包含年家、月家、日家、时家奇门的排盘规则;后者记载古代“奇门遁甲等法术”,如择日、祈福、驱邪等应用,是研究“法术奇门”的珍贵资料。书中“八门九星应事诀”章节,通过120个历史案例(如诸葛亮借东风、刘伯温断事),演示如何通过星门组合判断人事吉凶,被誉为“奇门实战的百科全书”。
四、《景佑遁甲符应经》(宋代官修术数典籍)
作者:宋仁宗时期司天监编修,由杨惟德等天文官奉旨撰写。
核心内容:以“阴阳遁十八局”为框架,首次将奇门遁甲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统结合,确立了“以节气定局、以干支正时”的规范。书中“九星吉凶歌”“八门克应诀”等口诀,语言简练易记,成为后世奇门排盘的基础准则。此外,书中收录的“军事占验”案例(如宋代对西夏战事的预测),展现了奇门在古代兵法中的核心作用,是研究“数术与军事史”的重要文献。
五、《奇门遁甲统宗大全》(明代汇注本)
编纂特点:明代程道生汇集23种奇门流派典籍而成,涵盖飞盘、转盘、阴盘等不同体系,被誉为“奇门流派的集大成者”。
独特之处:书中首创“奇门格局分类法”,将1080局归纳为“吉格”“凶格”“平格”三类,并附“格局速查表”,方便快速断局。其“人事占”章节详细解读婚姻、事业、健康等现代生活场景的预测方法,如“开门落宫测事业成败”“休门合乙奇断婚恋”等,至今仍是民间奇门师的常用工具书。
六、《太白阴经·遁甲篇》(唐代军事著作)
作者:唐代军事家李筌(号达观子)
历史意义: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将奇门遁甲应用于军事的专著,书中记载了“八阵图布法”“行军择日诀”“敌情占验术”等实战策略。李筌结合亲身经历的安史之乱,提出“奇门非唯卜筮,实乃兵学之枢要”的观点,其“六甲遁形法”“三奇六仪行军阵”至今仍被军事史研究者视为冷兵器时代战术思想的巅峰之作。
七、《抱朴子·遁甲中经》(晋代道家典籍)
作者:葛洪(东晋道教学者,中国历史上首位公开传播奇门的学者)
文献价值:现存最早的奇门遁甲理论文献之一,首次提出“奇门遁甲源于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并系统阐述“六仪遁甲”“九宫飞泊”的基本原理。书中“囊中立成”篇记载的简易排盘口诀,如“阳遁顺排六仪,阴遁逆布三奇”,成为后世简化奇门学习的基础。葛洪强调“奇门为修真之钥”,将术数与道家养生结合,开创了“法术奇门”的先河。
八、《奇门玄览》(明代民间抄本)
独特价值:明代民间术士根据实战经验编写的“问题导向型”典籍,全书以“占断案例”为核心,收录婚姻、疾病、科举、经商等200余个真实案例,每个案例均附“盘局图解+吉凶分析+化解方案”。例如“商贾占”中,通过“生门落乾宫遇玄武”断“西北方投资遇欺诈”,并给出“以庚金制木”的化解方法,展现了奇门“预测+运筹”的双重功能,是民间奇门实战派的“教科书”。
九、《遁甲演义》(清代四库全书提要推荐本)
学术定位:清代四库馆臣评价其“于方技之中,最有理致”,是对明代以前奇门理论的系统总结。
内容亮点:书中“奇门与易理”章节,论证了奇门遁甲与《易经》八卦的渊源关系,提出“卦气说”“纳甲法”等交叉视角;“烟波钓叟赋注疏”部分,以程朱理学“格物致知”思想解读奇门符号,如“乙奇为日奇,象春木之生发”“丙奇为月奇,象夏火之炎上”,为理解“象数思维”提供哲学基础。
十、《奇门遁甲全局遁甲奇门捷要》(宋代抄本孤本)
稀有性:原藏于敦煌莫高窟,近代出土的数术类抄本,记载了宋代“活盘奇门”的独特排盘方法。
研究意义:书中首次出现“九星值符随时干移动”的记载,与后世“转盘奇门”的“值符随时干”规则不同,为研究奇门流派演变提供了关键证据。其“阵法图解”部分,绘有“太乙阵”“遁甲阵”等古代军事阵法,与《武备志》记载相互印证,是“术数与古代科技史”交叉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结语:从经典到实践的传承之路
奇门遁甲的学习,需以宋惠彬等现代学者的著作为“阶梯”,以《御定奇门宝鉴》《金函秘笈》等古籍为“根基”,在掌握基础理论后,通过《太白阴经》《奇门玄览》等案例典籍提升实战能力。正如古人所言“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这门学问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预测未来,更在于通过理解天地时空规律,实现“趋吉避凶、运筹帷幄”的人生智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