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车来了靠什么突围?

2025-06-30 01:26:19   世界杯中国广告

人们的等车焦虑到底有多值钱?

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的时序数据服务市场规模由109亿元增长至31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7%;预期2028年该市场规模增至946亿元,2023-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4.3%。

在此市场需求下,2013便推向市场的“车来了”APP,在10年的时间里获得了超两亿的用户,其中2023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就已经达到了约2530万。

在相对强大的用户群体下,车来了APP背后的元光科技也录得上亿的营收。

数据来源:招股书

根据其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元光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63亿元、1.35亿元和1.7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5.1%、73.0%和76.3%。

最终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4420万元、980万元和4650万元;经调整净利率则分别为27.0%、 7.2%和26.6%。

近年来营收的波动性,也让元光科技有了冲向IPO的决心。

一 冲刺IPO,志在知名度? 2013年,元光科技推出的车来了App开始上线,旨在为通勤者提供便捷的实时公交信息的线上平台。

在交通远没有如今发达,站台候车旺盛的2013年,能够做到精准实时公交的“车来了”一度被认为是当下人们出行硬需求。

在车来了APP正式发布后不到两年,2015年注册用户就已经突破1000万,2018年注册用户正式突破一个亿。

为此在2013年-2019年期间,“车来了”先后获得真格基金、雷军、阿里巴巴、CBC宽带资本、光谷创业咖啡、弘道资本、活水资本等累计5000余万美金融资。

如今,历经十年的发展,元光科技营收已达上亿,并且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3年收入计算,已经实现排名第三。

按道理来说,十年达到上亿的营收虽然算不上多耀眼,但对比业内指定不差。

但让元光科技没能想到的是,随着近些年共享单车、地铁、网约车在各个城市渗透率的提升,消费者在出行消费上的升级,传统公交行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加之在生态为王的时代,发展时序数据在其他领域的可能性,以及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已经成为元光科技必然的选择。

既然要提升技术,将时序数据往其他方向上发展,必然少不了资金的支持。

然而这也正是元光科技的发展痛点所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车来了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551万元;银行及其他借款为4000万元,偿债压力较大。

另外在IPO前夕,遭遇的股权架构变动,元光科技承担了一定的股份回购压力。

天眼查App显示,2024年1月,“阿里巴巴”“北京顺为”“光谷创投”同时退出了“武汉元光”的股东行列,同时,公司多位董事发生变更。

显然,上市融资对于元光科技来说迫在眉睫。

图片来源:招股书

2024年5月31日,MetaLight Inc.(以下简称“元光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对于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元光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增强技术能力;销售和营销工作以增强的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招聘;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关键是,上市融资过后就一定能改变元光科技依靠广告赚钱,营收单一的问题吗?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元光科技移动广告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1.56亿元、1.15亿元、1.68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约95.6%、85.2%、96.2%。

二 用户使用高频,停留痛点难改根据“车来了”CEO邵凌霜所提供的一些数据,中国每天的出租车出行人次约1100万,而利用公交出行的人数高达2.8亿。

通常来说,在每日2.8亿的出行人数,加上高频的特点上,将广告投放得更为合理一些,那么整体的营收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但目前车来了最明显的痛点在于,用户停留时间有限,即便早在2015年,日用户查询请求已经超过2000万次,也没能让元光科技探索出高效的盈利手段。

更为致命的是,一边是发车提醒准确性、查询不准确饱受用户质疑。一边是广告泛滥、自动跳转等问题影响了用户体验。

了解到,“车来了”新用户能享受7天的VIP体验特权 之外,即便是充值并成为“车来了”VIP,也只是可以免除部分广告。

图片来源:车来了APP截图

在只可免除部分广告、参加专属活动和优惠、更多支付方式和便捷支付等会员权益下,开通原价120元的年会员,站在用户角度,到底是不是价有所值呢?

如果用户使用车来了仅仅是为了获得车辆发车达到时间,那会员大概率对于用户来说可有可无。在高频、停留时间短这两大基础之上,开屏跳转广告以及APP页内推送广告,只会让用户感到厌烦。

据悉,APP上所投放的广告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车来了,并按每千次广告收费,广告主为其广告收到的每千次观看或展示付费。

所以,元光科技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体验感远低于使用价值的情况下,用户的流失也大有可能会影响到其广告营收。

另外,用上市融资用途来看,对技术提升必要性其实也并不高。据悉,车来了在展示公交线路和实时公交位置的准确率分别高达99.5%和97.8%。

如果所谓的技术提升,是为了拉高准确率,其实没太大的必要性。与其在众多没太必要的细枝末节之处用力,不如想着怎样扩大业务,提升营收范围。

毕竟眼下市场竞争日趋加剧,“车来了”正在面临“可取代”危机。

具体而言,当前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公交神器”很多,除了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中有相关功能,一些城市也推出了集 查询、定位、支付功能于一体的公交数字化系统。

其他城市推出了实时公交查询大屏、地铁APP等集查询、定位甚至支付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系统,高德、百度、腾讯地图软件也在公交查询领域具有高渗透率。

相对于单一用途的车来了,这些出行软件不仅能查公交,还能导航、打车、叫外卖,某种程度上直接实现了“出行与吃喝玩乐”的闭环。

三 市占率10.2%,拿什么拼市场?仅仅是盯着公交领域的时序数据服务市场不放,也难以达到更高的营收天花板。

根据灼识咨询预计,2023年至2028年期间,中国公交领域的时序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将由17亿元增至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7%。

整个市场规模,在未来十年之间也不过百亿。更何况,瓜分这份蛋糕的人,远远不止元光科技。

面对细分市场,元光科技在市场排名上依靠10.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名,但在营收差距上,元光科技皆远低于第一名。

图片来源:雪球

而当下的困境,不只是市场竞争因素,还包括时序数据的泛化有限。

据悉,早在2022下半年,元光科技就已经在不断探索数据分析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扩大产品组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同时也在利用其在公交领域的成功经验,将数据分析产品范围扩展至如为电力交易方提供策略指导以实现盈利能力最大化。

比方说,为共享电单车运营商提供超载事件识别,以确保电单车的使用符合法规等不同行业,为公司的长期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数据来源:雪球活报告

共享电单车超载预测作为元光科技2022年下半年推出的产品线之一,被成为“时间+设备状态”。

在共享经济时代,该产品线看似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目前在营收上的反响平平,至于能否成为共享电单车必不可少的选择,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在此期间,元光科技也需要警惕持续性吃老本带来的压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那些事”(ID:hlw0823),作者:永遇乐,36氪经授权发布。

N开头的字有哪些
会计证怎么考 需要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