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蛰〕
《説文》:「蟄,藏也。从虫,執聲。」
zhé 《廣韻》直立切,入緝澄。緝部。
①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爾雅·釋詁上》:「蟄,静也。」郝懿行義疏:「蟄者,《説文》云:藏也……潛藏與安静義近。」《説文·虫部》:「蟄,藏也。」段玉裁注:「凡蟲之伏為蟄。」王筠句讀:「蟲至冬,即蟄隱不出也。」《易·繫辭下》:「龍蛇之蟄,以存身也。」虞翻注:「蟄,潛藏也。」《搜神記》卷十二:「蟲土閉而蟄,魚淵潛而處。」《西遊記》第九十二回:「此時正月,蟄蟲始振,為何就有螢飛?」
②冬季藏伏起来的动物。《廣韻·緝韻》:「蟄,蟄蟲。」《史記·曆書》:「昔自在古,曆建正作於孟春。於時冰泮發蟄,百草奮興。」宋王禹偁《春居雜興》:「一夜春雷百蟄空,山家離落起蛇蟲。」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九》:「聞風而興,嚮化而奮,如蟄啓于春霆。」
③蛰居。长期隐居,不出头露面。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又和趙景明知縣韻》:「但放平山丘壑,莫管旁人嘲駡,深蟄要驚雷。」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而多数原选举人,蛰处乡僻。」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顾君棲穷岛,余蛰荒江,未获数数相见也。」
④崩塌。清林則徐《估修泇捕上三廳閘座工程摺》:「金門、由身、雁翅各牆石,均皆蟄裂脱落,滲漏串水,不一而足。」《太平天國軼聞》卷二:「仿鰲翻法穴地攻城,城蟄數十丈。」《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報稱沿河碎石坦坡一段被水冲刷,土岸蟄陷,禀請興修。」
⑤和集。《玉篇·虫部》:「蟄,和集也。」